小米古代叫“稷“。
粟:俗稱小米(學名:Setaria italica),中國古稱“稷”。脫殼制成的糧食,因其粒小,直徑2毫米左右,故名。原產于中國北方黃河流域,中國古代的主要糧食作物,所以夏代和商代屬于“粟文化”。
粟生長耐旱,品種繁多,俗稱“粟有五彩”,有白、紅、黃、黑、橙、紫各種顏色的小米,也有粘性小米。中國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釀造的。
粟適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區生長。其莖、葉較堅硬,可以作飼料,一般只有牛能消化。
粟在中國北方俗稱谷子。西方語言一般對粟、黍、御谷和其他一些粒小的雜糧有統稱,非農業專家一般不分,如英語均稱“millet”。
下一條:金冠黃楊栽培技術與管理